一、核心理念:“零损伤、有秩序、显尊重”
日式搬家的本质是“为用户守护生活”,而非单纯的体力搬运。所有操作需围绕三大原则:一是物品零损伤,通过标准化包裹与搬运动作,确保从小摆件到大家具无划痕、无磕碰;二是空间有秩序,搬运后物品摆放位置与原居逻辑一致,用户无需二次整理;三是服务显尊重,不随意翻动私人物品,进门前主动穿鞋套,沟通时使用礼貌用语。
二、物品分类与包装规范
1. 基础包装工具准备:每人需熟练使用“三层防护套装”——内层软布(保护表面)、中层气泡膜(缓冲撞击)、外层硬纸箱(防挤压),特殊物品需额外配备珍珠棉、护角条、封箱带。
2. 分类包装操作:
• 易碎品(玻璃、陶瓷):先裹软布,再用气泡膜缠绕3圈以上,纸箱内填充缓冲棉,箱外标注“易碎·向上”;
• 衣物被褥:使用透气防尘袋,按“季节+用途”分类折叠,避免挤压变形;
• 家电设备:先断电静置1小时(冰箱、空调等),用原包装或定制泡沫固定,电源线单独缠绕并贴好标签;
• 小物件(首饰、证件):提醒用户自行收纳,若需协助,需用密封盒单独存放,全程让用户视线可及。
三、搬运流程与动作标准
1. 前期勘察:上门后先观察户型结构,标记狭窄通道、电梯尺寸、楼梯转角,规划大型家具(衣柜、床垫)的搬运路线,避免反复调整。
2. 搬运动作:
• 轻拿轻放:双手托住物品底部或受力点,禁止单手拖拽、肩扛碰撞墙面;
• 大型家具:2人协同作业,统一喊“起-移-放”口令,确保动作同步,过门槛时倾斜角度不超过15°;
• 装车顺序:遵循“重下轻上、大后小前”原则,底部放家电、家具,上层放纸箱,空隙用软布填充,防止运输中滑动。
四、细节服务与风险规避
1. 用户沟通:搬运前确认“重点保护物品”(如纪念相册、贵重摆件),搬运中每完成一个区域,主动告知用户“XX区域物品已装车,无异常”,避免用户焦虑。
2. 风险处理:若不慎造成物品损坏,第一时间停止操作,向用户致歉并上报负责人,禁止自行隐瞒或推卸责任;遇突发情况(如电梯故障、物品超重),及时与用户协商解决方案,不擅自决定。
3. 收尾工作:卸车后按用户要求摆放物品,拆除的包装材料分类收纳,询问用户是否需要协助处理垃圾,最后主动检查现场,确保无物品遗漏、无环境污渍。
通过以上培训,临时搬运工需在1-2天内掌握核心操作,考核通过后方可上岗,全程以“让用户感受到‘搬新家’的安心,而非‘搬东西’的麻烦”为目标,传递日式搬家的专业与温度。